黄仕明
他是国内著名的培训师,每年有100名多天在给世界500强企业做内训;
他也是一名生命教练,每天都会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个案;
他还是一家心灵成长培训公司的创始人,有10年的企业管理经验;
他更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每年都会抽时间到国外看望上学的孩子。
整理:Sansley佩珊
来源:黄仕明老师2015年《催眠微课堂之最佳工作状态》内容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
没有任何一个理论依据可以作为治疗永恒不变的理论
我主要的老师——斯蒂芬·吉利根博士,当代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培训师,也是一位催眠大师,他是艾瑞克森流派重要的传承者。
我跟随老师学习了九年的时间,他关于生命的进化、人性的慈悲、转化的理念,都深深地触动我。在学习的过程里面,老师针对个案的治疗、以及他的状态,也影响我做个案的治疗取向,影响着我的生活。
每一年我都会在《精英催眠营》中担任助教,与一群很棒的助教在一起,他们都是培训、治疗领域的精英。
在助教会议上,斯蒂芬老师每时每刻都会提醒我们的是:对于治疗师来说,有技巧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也就是说,你没有任何一个理论依据可以作为治疗永恒不变的理论,能够与自己、与案主有高品质的连接、处在生生不息的状态中,是我们在个案治疗中能够成功的关键。
所以他总是教导我们,不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留意所有学员在做练习时所处的状态,留意他们之间连接度的品质,一旦我们能做到这点,学员们一定能够在这样高品质的关系与连接中,转化他们的问题,把问题变为资源,这也是课堂提供给学员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成长只能发生在有品质的关系中
这是我真实见证的一个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所做的个案。
九年前我第一次上斯蒂芬老师的课时,一位学员主动对斯蒂芬老师提出希望能跟老师做个案演示。个案开始了,然而大概半小时过去,案主突然睁开眼睛——
对老师说:“我没办法进入催眠。”
老师问他:“发生了什么?”
学员说:“我觉得自己老进不去,同学们都在等我,我怕浪费大家的时间。“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当时就是斯蒂芬,当你在为案主做催眠、做治疗时,案主突然睁开眼睛,说进入不了状态。请问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否能够处在一个中正、有品质的状态?
还是开始焦虑,卡在强迫性的问题状态中,想着:天哪,我已经做了半个小时,我已经这么努力了,接下我该怎么办?
然而我看到的是,斯蒂芬完全没有被个案的状态干扰,也没有被台下开始心不在焉或到四处走动的同学影响。
他深深地看着案主,对他说:“不要紧,他们都是成年人,他们能够照顾好自己。对我来说,你正在开启的灵性,是我最兴奋、最想连接的地方,这也是我的热情所在,我是否能够有这个荣幸,和你一起走过这个旅程呢?如果我有这个荣幸,我邀请你再做一个深呼吸,hi,你好,我愿意在这里等待,我愿意和你有很深的连接。”老师继续温柔地引导案主。
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看到当老师处在高品质、生生不息的状态时,他的状态也在影响着案主,当他与案主保持深深的、精微的连接感时,案主可以开始进入“不松不紧,努力而无需多想”的状态。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概念:成长只能发生在有品质的关系中。
无论你的观念本身多么有用,如果你与他人没有处在亲密的连接,这些观念都毫无用武之地。在斯蒂芬·吉利根创立的第三代催眠中,非常核心的一点是:如何调控你及他人的状态。
每一个个体都有两个「我」,「潜意识的我」与「意识的我」,关于「整体的我」与「部分的我」,「内在的我」与「外在的我」,可以如何让他们处于生生不息的有品质的连接中,这都是第三代生生不息催眠中会探索到的领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