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妈妈看育儿视频的热潮:教育新方式的崛起"

admin

关注

  # 天使导读 #

  哲学家康德曾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要给到孩子真正的界限与自由,就需要你像一个成人一样,在孩子年幼时引导他做孩子该做的事。

面对甚至只是一两岁走起路来都还颤颤危危的小孩,我看到不少的妈妈特别“小心翼翼”地跟孩子相处:凡事都和风细雨般地与孩子有商有量,妈妈一副躬身低头谦虚谨慎的样子,一直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反倒孩子更象是一个坚定的大人,每一次的坚持或者拒绝都铿锵有力毫不犹豫。

其实,入道之初,我学的是蒙氏教育,转身就又开始学习实践华德福。而现在,我不想谈什么理念。尤其是针对母亲,我觉得更无须谈理念。我们可以什么都学,也可以什么都不学,我们只需要养育出一个上小学后能正常社交坐得住而成年后能自食其力的孩子就行,当然,这并不是最高要求,反倒是最低要求,也就是养育一个孩子的底线。

我在做幼教前几年遇到与我讨论尊重和自由的人比较多。比如,现在是吃饭的时间,妈妈会说,如果我的孩子此刻就想玩玩具,这是他的自由,我觉得他应该被尊重;还有的妈妈问,我的孩子就喜欢照镜子,你们为什么不尊重我的孩子在教室里给孩子准备一块镜子呢;孩子天生爱爬树,有妈妈问,一个男孩子,爬树乃天性,为什么小区里保安就不让孩子爬小区的树呢;还有妈妈说,为什么幼儿园的饭桌子就不可以让孩子站上去踩,我家的就可以。。。。。。

这样的问句我似乎可以一直列下去。

这么列着列着,我想起我小时候被骂的事。

小时候我们既盼望过年,又怕过年。当然,怕是极小的一部分,但也是怕呀。比如,有一次过年包饺子时,我问我妈妈馅儿是不是不够了,结果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因为过年不可以说“不够”这样的词。过年很多话不能说,有一次我非要试试,结果提到了“死”,当时和一群人在一起,简直是被当成了异类。我记得有一次要问我妈妈有关屁股的事,结果“屁股”这两个字一出口,就被我妈妈骂了一顿,原来这两个字也不能说,任何时候都不能说。现在回忆起不能说的字词可真多。

"从中国妈妈看育儿视频的热潮:教育新方式的崛起"

我们家还不允许说任何脏话,也不允许打架,如果出去打架了回家还要被打一顿。小时爸爸脾气不好,随时可能发脾气,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经常吵架......

想想自己简直就是被吓大的孩子。那个时代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象我一样不自由,所以,估计我们都在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下了决心,以后要对我的小孩好一些,绝不让他这么不自由。

所以,我们从一端走向了另一端。

在一次婚礼现场,一个小孩子在婚礼开始前跑进去了,拿里面装饰的鲜花。那个孩子妈妈一直给孩子讲不可以拿,那是人家装饰用的,可这个5岁的孩子象没听见一样,或者说就象旁边根本没有人在说话一样,他一直在拿那里装饰的鲜花——妈妈一直说说说,孩子一直拿拿拿——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内心都感慨万千,这专注于自由的教育,不知道要把这孩子害成啥样儿。还有,这位母亲的本能在哪里?那么重要的仪式现场,怎么可以允许自己的孩子去破坏?崇敬心在哪里?尊重在哪里?界限在哪里?这是自由吗?

还有一件事特别想提一提:

有一家三口来我的幼儿园参观时,大人站着,要小孩子坐在我的对面跟我谈,我当时懵了,真的有种被惊呆的感觉,我迅速调整自己,然后弄清楚的是,我绝不跟小孩子谈。那孩子妈妈不高兴了:“你们怎么做幼儿园的,也太不尊重孩子了,我们家的事情都由孩子决定!”彼时那个孩子还是个流着鼻涕的两岁多的娃。

时间一过就是很多年,想必那个孩子现在也八九岁了,不知道现在他家的事儿他妈妈还让他做主不。

其实一两岁的小孩子做主也搞不出大事儿来,无非是自己决定吃什么,什么时候吃,睡不睡,什么时候睡这类的日常琐事(本质上,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是大事。诚然,对世界和他人来说,并不会直接成为大事),可越来越大的孩子如果只做主不负责的话,不敢说未来会涉及多大的事。那些小时做主长大后妈妈和世界又不让他做主的孩子,内在有多混乱调整起来有多难恐怕他的父母都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在做教育的过程之中,我慢慢地去体会教育的目标,其实就是让我们合一,身心合一,成为一个平衡的人。

因为,我发现一个人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极端。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敬,都应该被放在无限的高度,不仅仅是孩子,也包括老人,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都应该被尊重,我们都应该对其心怀敬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让他做主,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

我特别坚持“责、权、利”三方的对等。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当然,也可以享受其中的利益和权力。

有些家庭谈到二胎,父母会说孩子不同意要。也有些家庭要二胎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有爱心,让他们要他们才要的。

生二胎、养二胎可都是父母的责任,与老大完全不相干。况且,有一个弟弟妹妹对老大到底意味着什么,其中的深刻意义并不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所能想象和懂得的。有谁真正愿意拥有一个421家庭?我们家爷爷临终前重病需要轮流照顾,儿女一个照顾一周,因为有七个儿女,所以大家七周轮一次,很明显负担都不太重。

一个年幼的孩子在他小时候只想独享父母的爱,他哪能理解这也意味着父母老了以后他无法远走高飞,他需要守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他哪能理解有一个手足可以永远相互支持陪伴?他又怎么能理解自己对父母的依恋也就几年,有个弟弟妹妹起码还可以当玩具玩一玩呢?

我特别喜欢家庭之中的序位之说,位置对了,一切就都安好。

我们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必须把陪伴照顾孩子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家庭生活方式和工作的选择都与孩子直接相关,我们要敏锐自己的感觉,能察觉到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我以为这是真正的对孩子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这份尊重并不意味着在孩子还呀呀学语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让孩子做决定,这也不意味着孩子情绪一来要干嘛就让他干嘛。的确,我看到一些妈妈总是特别温柔地跟孩子对话,和孩子商量,我有时故意私下里问妈妈,你的脾气这么好,从来都不发火吗。结果妈妈说我看错了,其实情绪大得很。

其实,我知道我没看错。因为工作经验的原因,我基本上知道那些看上去特别尊重孩子凡事与孩子再三商量的好脾气妈妈,大多心里都住着一个坏脾气的小孩。她们先是倾听孩子与孩子商量,一次又一次地,最终都会忍无可忍,脾气大发。

孩子越大发脾气的时候越多,因为孩子从小习惯了自己做主,妈妈依着自己,越长大活动范围越大涉及到的引发冲突的事情也越多,孩子会发现,妈妈越来越不让自己做主了,孩子不明白也不习惯,所以就会很闹腾。有些事情显而易见该怎么做,可是妈妈就是没办法象孩子还两三岁时给讲得通,所以妈妈就会控制不住地火冒三丈。

有的妈妈特别在意自己的小孩子是否被尊重到。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在公共场合或者其他社交场所,比如书店、商场、婚礼现场等地方,需要知道这是社会,社会不是谁的家,公共场合一定有公共的规则,如果不想伤害自已的小孩,希望自己的小孩未来到集体中能正常社交的话,那么,请遵守公共规则!

如果你的小孩上幼儿园或小学,那么也是进入了小社会,除非身体过敏等特殊原因,否则别提特殊要求,因为那是学校不是家,如果上学还能保持在家的所有习惯,过得跟在家里一样,那么学校也就不是学校了,也失去了上学的意义。进入学校和幼儿园就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开始,在其中融入的情况也关系着孩子未来的社交能力的发展情况。

所以,最后还是非常直接地提醒大家。对待小孩子,要在心里把他们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不要觉得他是依附于你而存在的,也要相信他能看穿你的一切,他在学习你的一切,包括内在的思想,在这点上你的确需要小心翼翼的。但是,不要将这种小心翼翼狭隘到日常的小事上,当然,你也需要谨慎用心地对待,但不必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商量,也不必要求他们做决定。你要象一个大人那样顶天立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然后带着孩子去做——当你是这坚定的大人的时候,你的小孩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孩。

所以,最后再罗嗦一句,你的小孩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某种玩具和零食该不该买等这类日常养育问题,都应该由你做主,不是由孩子的情绪决定。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

  *本文作者:阳光三月,天使在线特聘导师,成都光墨书院幼儿园创办人/园长,3家华德福幼儿园创办人。老师非常了解中国父母,擅长与中国当下的父母一起工作,致力于在孩子长大以及母亲自我成长的过程之中,帮助他们彼此承载,顺利实现“助产”过程。

  本文从实际生活中养育的角度为我们阐明了为年幼孩子立界限的重要性,可读性强,如果您在生活育儿过程中深受界限问题困扰,点击蓝字可以了解老师界限与自由深化课程:学了那么多,为什么你还在为界限和自由而困扰?@阳光三月,绝对会有所获益!下图为参与过第五期课程学员的反馈感悟(好评太多,这里暂放部分截图

  

  )

  

  

  』深度课,一经购买,千聊支持反复回听噢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