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磨坊的奇幻世界:爱与欲望的视觉盛宴

admin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小编在体验美术类博物馆课程时,听到同学们说的最多的一句感悟。每一件艺术作品一定是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而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可以是一幅水彩,一块花纹,亦可以是一个车轮。

  美术类博物馆课程中,老师们是如何开拓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同学们接触不同的艺术流派?让他们读懂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的诠释?又是如何让他们也成为一个生活中的艺术家?......

  

  美术类博物馆课程设置: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艺术史,学习艺术流派,接触最新的艺术创作方法,体会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并尝试自身的艺术创作之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欣赏、分析、总结、尝试等一系列过程,理解艺术家创作的背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创作的欲望,培养艺术修养,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美术作品传达。

  

  课堂体验和资料采集来自于:

  SUIS协和双语学校 万源校区 初中先锋班博物馆课程

  ·参观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

  ·参与班级:万源初中部先锋班八年级学生

  

  

  一场教科书级的世界现代艺术大展

  蓬皮杜艺术中心位于法国巴黎,建成于1977年,与卢浮宫、奥赛美术馆并列为巴黎最重要的三座博物馆。

  《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以极具历史感的策展思路,从1906到1977年,“一年、一个艺术家、一件作品”的展出,包括杜尚、夏加尔、曼雷、柯布西耶、布列松、毕加索、马蒂斯、赵无极等72位重量级世界艺术大师,涵盖油画、雕塑、摄影、电影、设计等不同领域,粗略勾勒出全球百年现代艺术的发展概貌,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世界现代艺术大展。

  

  

  如何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博物馆课程?

  和历史类博物馆不同,美术类博物馆在参观场馆、艺术风格的选择上给了任课老师更多的空间,可以是带学生们参观固定的、经典的场馆(如中华艺术宫),也可以观看时下最热门的艺术展览(如此次的蓬皮杜大师展)。

  当小编问及美术老师王冰为什么会带学生来参观这个展时,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今年暑假我去法国游学的时候,被蓬皮杜现代艺术深深地吸引,它的视觉冲击力和思维的革新让我难以抗拒。开学后,当我知道蓬皮杜大师展会来上海展出,我第一时间就和学校领导沟通想带学生们来观展,让他们亲眼欣赏72件极具震撼力的原作。领导们也都非常支持我这个决定,然后我开始着手和主办方协商安排参观的时间,思考如何准备这次的前课,设计参观的任务单和作业单。其实这次大师展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主办方会举办一个“小小蓬皮杜”的创造力展,万源校区有10个学生会参赛,能让自己的作品更近距离地接触大师的艺术,感受艺术的熏陶,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锻炼,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前 课 准 备:

  此次博物馆学习的前课以讲座的形式为同学们普及蓬皮杜大师展的相关知识,学校邀请到的是大师展的推广大使罗依尔先生,从他的视角介绍博物馆的定义和作用、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的建成以及此次大师展的珍贵馆藏,幽默的互动形式、丰富的咨询内容迅速点燃了同学们对观展的热情和期待。

  

  参 观 阶 段:

  虽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小编依然能感受到现场八年级104位同学们迫不及待的观展热情,大家不时从严格又狭长的安检队伍中观察着馆内的情况。由于场馆空间较小,同时也为了保护大师们的真迹,同学们虽然焦急却又秩序井然地分批等待入场,并要遵守参观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不能触摸展品、不能随意饮食等规章制度。

  这次,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72件作品,王老师事先和工作人员预约了馆内讲解员,大家可以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聆听专业的解说,重温法国艺术的黄金年代。展馆内以时间轴为序,并使用连碑林式的布展方式,一面放作品,另一面是艺术家的介绍。在介绍的这一面,用了黄、红、蓝、绿四色,就是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外面那些管道的颜色,让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蓬皮杜本馆的设计。

  

  

  馆内连碑林式的布展方式

  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次大师展值得一看的理由不仅因为有这些难得一见的真迹,还有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不同意义----战争、爱情、死亡...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一个生动的故事。在欣赏夏加尔的作品《双重肖像和一杯葡萄酒》时,有位崇尚浪漫主义的女生羡慕的说:我很喜欢作者这幅在新婚后创作的经典作品,乍看之下有一种飘浮、轻松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他婚姻生活太幸福、美满的直观反映。

  一旁的女性讲解员也很喜欢这幅作品,她为同学们补充道:夏加尔视爱为一切的开端、创作的原动力和生存的最大慰藉,他用视觉方式将爱慕之情诠释无疑。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并且他的画主要是表现俄国犹太人的生活,反映出他和犹太文化、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双重肖像和一杯葡萄酒》马克·夏加尔 布面油画,1917-1918

  小编一边跟着同学们参观,一边听着他们和讲解员交流绘画的技巧、艺术的流派等,不禁惊讶于为什么很多同学对艺术有如此深刻的感悟。随后王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从09年开始,万源校区的美术课程有了中外合作的形式,外教老师的思维方式和受教育经历都是偏现代、偏西方教育为主,这对整个美术课程的影响非常大。中外老师合作教学的时候,通常会把一个课题设定为利用中国的元素,但利用西方绘画的技法让同学们进行创作研究。就像去年8年级跨学科的研究,作品的内容背景要求同学们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而作品表现的形式非常现代,利用大的色块、拼贴的方法以及综合材料技法的运用去创作。所以同学们今天看这个展览并不会陌生,他们对于现代艺术的想法和理解都是来源于平时课上的积累。

  

  

  馆内专业的讲解员正在为同学们进行解说

  后 课 作 业 展 示:

  这次的后课作业是王老师基于大师展的整体风格和对同学们平时上课所掌握知识点的了解而设计的。

  问题一:展览馆内介绍作品时包含了哪些信息?又运用了哪些元素让观众们更舒适地观展?

  问题二:选择此次展览中你喜欢的一副作品,描述你欣赏到的作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问题三:这副作品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张同学的作业:

  一:展馆内罗列了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材料以及作品的简介,让观众更多的了解作品。这次大师展的每一幅作品都分开放置于一面墙上。馆内的整体灯光调的有些暗,但每一幅作品都会专门被一束光照亮着,使这些作品更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观众们在欣赏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安静下来。

  二:我喜欢《天堂之树》。作者是一位女性,并不是很美丽,有一点点胖,生活也不是很美好。所以我觉得她很向往天堂美好幸福的生活。

  三:我被《天堂之树》中的叶子所吸引,叶子的边缘是毛茸茸的,但看表面就像真的叶子,于是我有感而发画了这副作品。

  

  萨贺芬·路易斯,天堂之树,约1929,布面油画

  

  课后延伸------小小蓬皮杜创造力展

  “小小蓬皮杜创造力展”是本次“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活动的延伸,由大师展的主办方组织策划,邀请各学校对于艺术创作感兴趣的同学们参赛。结合美术教师的教学特色,同学们以自己的艺术个性、构思,用创造力向72位大师致敬。

  历经二个月的努力创作、和王老师反复探讨完善作品,万源校区10位同学的优秀作品最终成功在上海展览中心展示。12月10日活动当天,创造力展吸引了很多家长、孩子以及社会人士前来观看,小编在现场激动地看到,协和学子展示的10幅风格迥异、艺术形式多样的作品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赶快跟着小编去欣赏一下其中几幅的代表作,了解这些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背后的含义。

  

  王冰老师和此次参展的同学们

  ? 代表作品:

  心 | 雕塑布面丙烯铁丝 170*120*70cm-------八(2)班 张博源

  

走进红磨坊的奇幻世界:爱与欲望的视觉盛宴

  

  张同学的雕塑作品以杜布菲的《搅拌场》为参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关注。作品正面光鲜亮丽的色彩代表着社会的上层人士-----业界精英、公司白领等形象,而反面的一根根铁丝支撑着他们的正代表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形象,虽然他们做着截然不同的工作,但也会在某一刻产生交集。

  关于这幅画的含义,张同学告诉小编:《小王子》中有句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长大,而是忘记。”在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里,很多人为了赚钱养家从一个地方奔波到另一个地方,都忘记了生活的初衷,更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因此我希望能让大家放慢生活的节奏,重新意识到要去享受当下的美好。

  王孙游 | 布面丙烯 50*60cm------ 八(2)班 王孙子靖

  

  王孙同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阿尔贝托·马捏利的《抒情爆炸八号》和谢尔盖·波利雅克夫的《无题》,她在画作中运用无规则体和简单的方形色块相结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刚柔结合的形状,条形圆柱的立体感与渐变色块也产生了分明的层次。

  王孙同学在暑假的时候去过蓬皮杜的本馆,但那时的体会就是完全看不懂大师们的作品。直到这次蓬皮杜在上海展出,她跟随着讲解员重新回顾这些真迹,有了更深的感悟。她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传达,“00后”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世界、对艺术的看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是更有创造力的一群人。

  王老师点评:

  这些同学的创作不是单纯的模仿大师们的作品,而是在吸取他们的创作理念、艺术技法、风格色彩上,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行创作的。大家欣赏到的10幅优秀作品有雕塑、拼贴、水彩等不同的表现手法,无论是从色彩的运用,还是从构图到发挥无尽的想象力,孩子们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创作。以徐菀芝同学的《春先生的花园》为例,她用黑色线条完成整幅画作。线条是相当困难的表现形式,因为在没有色彩的渲染之下,要求创作者对线条的疏密关系、粗细关系、和轻重关系都有良好的把握。张博源同学的雕塑《心》,一开始是做成完全包围的形状,我提示她需要考虑观众参观时的移动性,因为他们在移动过程中看到的作品是360度的,然后经过一次次的讨论和修改,就有了现在的成品。

  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所传达的东西是内涵。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和意识根基都蕴含了中国文化,他们用自己年轻的人生体验去进行创作。我相信,如果他们将来成熟后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的话,一定会将中国文化的东西发挥的更淋漓尽致。

  

  展览现场,同学们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小编感悟:

  艺术创作的魅力

  在于释放自己的个性

  在于激发无限的遐想

  在于发现并感悟生活中最纯真的事物

  在于全身心倾注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

  而艺术鉴赏的乐趣

  从一条条柔美或夸张的曲线里

  从一抹抹明亮或黑白的色彩里

  从一件件简洁或复杂的模型里

  尝试深入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获得自我的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

走进红磨坊的奇幻世界:爱与欲望的视觉盛宴

  陈丹青曾说过:“你怎样认识世界?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导?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博物馆)。”

  美术类博物馆课程是学生们亲近艺术、欣赏艺术的另一种学习美术的方式和渠道。亲自置身于展馆内,直接与艺术大师们“对话”, 能使学生们实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艺术品鉴的能力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升华。而对于热爱艺术创作的学生们来说,每一次博物馆课程的学习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更深一步地迈入艺术领域。最终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艺术的精髓,通过不同的作品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做好美术类博物馆课程的注意事项:

  1、选择特展类的美术博物馆需要很强的目标性,任课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的储备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去选择适合的艺术展。

  2、如何做好前课准备。在前课阶段,任课老师需对学生们知识的灌输有清晰的目标,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上课形式(展示图文资料、邀请专业人士举行讲座等)让学生们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等,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们最大的参与热情。

  3、如何有针对性的布置参观任务和设计作业单。这也要求任课老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学生们观展中能看懂并领悟的切入点提出相关问题。

  

  美术类博物馆课程---同学们参观中华艺术宫,欣赏《清明上河图》。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