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图腾剧评:从历史真实到情感共鸣的多维呈现

admin

  导读:艺术未来·2016(中山)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11日10点在中山博览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本届艺博会由国内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吴鸿担任总策划。与前两届相比本届艺博会更加强调展会的学术性,在展览结构上设置主题展展区、专题展展区、特别展展区、院校展区、特邀画廊展区、文化活动六大板块内容。在此我们将分期推出本届艺博会各展区相关内容呈现本次展会的全貌。

  在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艺术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2015年由“网易艺术”、《画刊》、《艺术当代》等7家媒体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中国艺术媒体联盟”。借第三届中山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契机,第二届中国艺术媒体联盟年会期间将举办“首届中国艺术媒体年度提名展”。本期将为您带来主题展展区媒体提名展相关内容。

  回眸之望——第一届中国艺术媒体年度提名展

  策展人:吴鸿、张艳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中国艺术媒体联盟

  推荐媒体(以汉语拼音排序):半岛晨报(艺术公社)、当代美术家、东方艺术、华夏时报(文化版)、VISION青年视觉、世界艺术、网易艺术、新京报(文娱版)、艺术当代、艺术国际、艺术商业、中国艺术批评家网、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

  参展艺术家(以汉语拼音排序):大余、董金玲、高磊、郭梦垚、郭勇、栗子、林惠兴、陆扬、秦德宝、邱光平、唐建英、涂曦、王劲松、王玉华、王煜宏、吴强、熊熊作业、艺术教育小组(张滨+叶洪图)、于振立、张琳

  在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艺术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大部分阶段,由于当时的艺术市场及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的限制,能够以展览的方式来进行当代艺术的展示和交流异常困难。此时,专业艺术媒体便成为了当代艺术向社会传播的主要渠道。而且,在当时,由专业艺术媒体发起和引导的几次关于当代艺术的大范围讨论也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所以,有人说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媒体时代”。同时,在从事当代艺术批判写作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批评家和策展人中,绝大多数都是那个时期中艺术专业媒体的编辑或记者。这就说明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初始阶段,专业媒体无可置疑地充当了孵化器和发动机的作用。

  及至今天,由于当代艺术全面市场化的冲击,以及主流媒体企业化的市场转型,媒体自身的生存便成为首要任务。版面的市场化以及有偿内容代替了之前的严肃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讨论。同时,由于大众时尚媒体的娱乐化倾向对于专业媒体的波及和影响,使学术与娱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起来。所有这些,都导致了今天的艺术专业媒体的商业化和媚俗化。

  自媒体的冲击又是一个致命的杀手,它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倾向,可能会在未来对于人类的文明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它对于艺术专业媒体的冲击就在于,再一次使坚守专业精神的专业媒体被边缘化。

  这些,是我们作为稍微还有一点专业精神和行业责任感的专业媒体们的生存现实。

  为了抱团取暖,同时也是为了用集体的力量发挥出专业媒体的主动性,在2015年由“网易艺术”、《画刊》、《艺术当代》、《中国证劵报·收藏投资导刊》、《美术文献》、“艺术国际”和《新京报(文娱版)》7家媒体作为发起单位,倡导并成立了“中国艺术媒体联盟”。在第一届中国艺术媒体年会中,所有成员一致通过了将“中国艺术媒体年度提名展”作为联盟的重要活动的决定。

  为了落实这一倡议,在2016年假借第三届中山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的契机,我们在第二届中国艺术媒体联盟年会期间,举办“首届中国艺术媒体年度提名展”。作为首届提名展,我们是希望将时间的跨度推延到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这个长时间的跨度中,带有回顾性地选择一些在艺术语言的开拓性,或其作品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性方面做出贡献的艺术家进行提名。

  当时,作为联盟成员的各家媒体的价值观判断和各自的内容定位并不能够尽然相同,这也导致本次展览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其标准也是各各不同。为了充分尊重各家成员媒体的自主性,我们并没有强制性地规定统一的学术标准。所以,作为一个展览,展出了什么样的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的提名;而这种提名的方式也完全代表了各自媒体的内容方向和学术判断。

  基于此,作为这个展览的策划人,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召集人或许更为确切。观众和读者们在阅读各家媒体的推介辞或许比看到这篇短序更为重要。而由各家成员媒体独立推介的这些参展艺术家也一道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今天光怪陆离的众生相。

——吴鸿

  01 半岛晨报(艺术公社)

  提名艺术家:于振立、艺术教育小组(张滨+叶洪图)

  推介辞

  于振立出生于1949年,分别历经现实主义绘画、文革美术、现代艺术、抽象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实践过程,可谓新中国艺术发展轨迹的缩影。文革时期,其极具“绘画性”的政治宣传系列深得出版社的青睐和传播,进而,成为全国广大美术爱好者的“福音”和范本。上世纪80年代,其抽象艺术兼具“东方情怀”和“表现精神”,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和独立性,可谓国内抽象艺术、表现主义绘画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至今影响甚远,追随者众多。上世纪90年代,恰逢当代艺术正在进入流行化、市场化、符号化的新时代,其突然转身,退回边缘乡间,并以营建工作室的方式广泛展开“具有目的性”的社会交往。至今,其“工作室”更像是公共艺术平台和社会雕塑,进而与时代、社会以及所谓的当代艺术形成了强烈的比对。实践证明,于振立始终处于艺术的试验过程,且,每个过程都几近极致介质,对于整个美术史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具有极大的个案研究价值。

  艺术教育小组(张滨+叶洪图)现工作和生活于大连,是近年来国内最为活跃的青年当代艺术家之一。本年度,其在德国的驻地项目和个展、今日美术馆的个展,以及在北京亿利美术馆与广东三年展等重要群展中,都有突出表现,并引发学术界较为广泛的对话和批评。艺术教育小组(张滨+叶洪图)把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相结合,把1997-2034在体制内作为高校艺术教师的几十年生存本身视为一个前设的大作品,即用个体生命切入创作和实践。作品由无数个项目与课题组成,也由小组日常交往、生活、工作等行动逻辑构成。用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来向旧的教育体制渗透,意在重塑新的社会关系,以艺术介入教育和社会,行动即作品。任何标签对于艺术教育小组来说都是一个限制。讨论与争议之中,他们的作品蕴含着巨大的当代艺术新的可能性和新的复杂性。

  

于振立《吃喜酒的女人》油画,195×161cm×3,1989年

  

艺术教育小组《剧场-关公》彩色圆珠笔,布上,240X120cm,2012年

  02 当代美术家

  提名艺术家:张琳

  推介辞

  作为85后的年轻艺术家,张琳的艺术创作中,多少显露出这一代人的精神特质。她尝试将现成材料和架上绘画相结合,使用丝线、玻璃等多元材料,运用缠绕、拼贴等不同技法,记录和描绘日常空间中的异常视角,使作品在平面的基础上,制造多维空间的幻象,形成观看上的朦胧感与错视。在她的近期作品中,她进一步尝试用“有意味的形式”来诱导观众,不仅通过与主题相关的特殊材料作为媒介,还巧妙的利用镜像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构成性。但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虽然没有突出的性别暗示,她在表达上的细腻手法和敏感视角,已成为抵达艺术家内心情感空间的路径。

  

  张琳《时间没有现在》布面油画、丝线,150X180cm,2015年

  03 东方艺术

凤图腾剧评:从历史真实到情感共鸣的多维呈现

  提名艺术家:董金玲

  推介辞

  董金玲将女性在长大成人过程中的普遍或个体经验——生育与哺乳、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属性等问题——回放成一种与自我身体含蓄对话或固执抗争,而当观者凝视着那些或许并不令人感到舒适的细节时,一部由个体生长所连带出的、断层的社会史,也在身体与环境不断变换的对位关系中,书写成一页页直面着镜头的身体之书,等待着勇于面对“真相”的观者来翻阅。

  04 华夏时报(文化版)

  提名艺术家:吴强、唐建英

  推介辞

  吴强是一位永远在“路上”的画家,主要指他的生命状态与创作状态,他用音乐的“朋克”精神去颠覆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以抽象的线条来解放材料局限,以达到一种“自由境界”,这恰恰是中国画从地域性绘画向世界绘画语言过度的一种尝试,也是从“天人合一”的审美传统中呼唤出东方文化所缺乏的理性与思辨。

  唐建英是靠激情与生命本能作画,他的“规矩”、“网”系列结合了德国的后表现主义与中国90年代的“玩世现实主义”。这些生活在中国底层的小人物,无不“规矩”或“茫然”,这种集体苦闷、压抑与自虐,与方力钧的“泼皮”和岳敏君的“自嘲”不同,老唐作品中的严肃性恰恰是一种“不妥协”的对抗精神,这些小人物虽然也被无形大网所困囿、而呈现出“麻木”与“无助”的一面,但农民似的狡黠恰恰是对集体主义的消解,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底层生活绵远的精神动力,所以它反而有一种人性的光辉。

  吴强《春梦》水墨,180x80cm,2009年

  05 VISION青年视觉

  提名艺术家:高磊、郭梦垚

  推介辞

  高磊,现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生活工作于巴黎与北京之间。从履历上看:2010年,高磊入选法国Magnum Photo玛格南图片社大师班,随美籍华裔摄影大师Chien-chi Chang学习。同年,继续留在Magnum Photo随法国摄影大师Antoine d’agata从事相关的图片编辑和助手等工作。2012年,再次入选Magnum-Guy Le Querrec大师班。2013年,当代摄影艺术作品“内存”《Read only memory》在台北的台湾国际视觉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个展。参与森山大道指导编辑的Le bal Ikebukuro项目。同时,也为法国巴黎克利翁全球名媛舞会,明星以及各大艺术,摄影,时尚等杂志撰稿和拍摄。从作品上看,高磊是一位诗意的摄影师,他喜欢哲学,沉醉于光影、构图和抽象之下的人文情怀,是一向以视觉和影像打动读者的VISION非常欣赏的摄影师。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郭梦垚,作品有一种严谨的幽默,这种幽默是通过作品看似笨拙可爱的三角形构成的,让观看的人产生很多联想。严谨是因为她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其阐释的慎思。郭梦垚对图形的处理来自于数学领域来的线索,并不指向当代绘画的图像化现实,在这个方面绘画有太多思想和观念,绘画不是你所看见的图像,绘画成为一个过程或是装置、录像的再现。郭梦垚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和先锋性,与VISION杂志一贯的风格一致,这是VISION推荐她的原因。

  06 世界艺术

  提名艺术家:郭勇、秦德宝

  推介辞

  郭勇是个极不安分的另类分子,曾做过做过装置、行为作品等。他的作品没有时代讨巧的小清新和写实的感觉,在探求一种抽象和具象之间的艺术地带穿行。本次参加展览的作品是他近年的新作,他把国人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心态和感觉多角度表达出来,一方面展现了不同人的心态,另方面也流露出他对日本这个民族关注过程中的迷茫。他不是纯粹的历史研究者,却对人性极有兴趣。对于二战之后的中日两国人民的心里活动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战争时期日本国民的矛盾人格或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他们生性及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暧昧,倨傲自尊而顽固不化而又又彬彬有礼,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诸多矛盾一直占据着郭勇的思维空间。对于日本在工业、社会文明等方面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很崇拜。在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引导下继续自己的探求。郭勇试图对人类文明和野蛮、发展与进步的对立冲突中找到答案,在同龄人大多在娱乐、游戏生活的语境下叩问人类文明的底线和良知、情感等对立的矛盾,其艺术追求和和精神底色在同龄人当中实为佼佼者。

  秦德宝的概念绘画给我们重新认识绘画的角度。他于2013年8月开始以6.3×9.4平方厘米为单位视角,将尺寸为100×150cm画布分割成256等分进行分块绘制。最终256块编制在100×150cm画布上,持续一年完成全部作品。选择此方式将画面组合起来,一方面是作者想将某种躁动和不安捆绑起来,予以贮存。同时,也基于他对固定边界“像框”化画面的抵触和排斥。企望从绘画过程中获得一种新的可能性和精神解脱。作者将他的所想通过某种内容和形式的有效配合而传达给外界,摒弃古人为文时总强调的意在笔先或成竹在胸的方法。以时间流动的时空概念探讨作品与人对应时可能性抑或是荒诞情境下的独立观念。从而,享受一种绘画之外的类似于研磨或禅修样的艺术体验。更给读者无尽思维空间以及理性思维的机械式视觉呈现。秦德宝将他的艺术火焰燃烧在他钟情的艺术实践上,没有沿袭画框直观、固定的程式。试图将画面之时间与空间、精神与意识两对范畴对立起来,采用机械的方法把绘画从单纯的物像化的视觉经验中解放出来,其探索态度和精神诉求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07 网易艺术

  提名艺术家:栗子

  推介辞

  作为艺术家的栗子,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不同凡响。不象很多八零后艺术家继续沉缅于卡通、童话世界,拒绝长大。栗子一进入角色便摆脱了所有的学生腔,占据很高的起点。从早期关注重个体生命的感受,探幽个人内在的宇宙,到近期对当下宏观社会文化现状关注的转向。一直在通过作品质疑时下肉身与精神,物质与文明的境遇。她作品的风格也由婉约内敛的阴柔之美向豪放张扬的阳刚之气转换。这种语言的转换如同作品观念的转换相互谐调、一气呵成,自然而然。也因此可以看到栗子作为艺术家对自已艺术走向的成熟掌控。阅读栗子,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典型案例,似可以管中窥豹,得以探究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之现状。美女艺术家栗子作品所引申开的思索和带给观众个性色彩的视觉经验,意义非凡。

  

  栗子《最后的晚餐》油画,200×250cm,2013年

  08 新京报(文娱版)

  提名艺术家:陆扬

推介辞

  “想象力”永远是创作者的一把利剑,无论是文学家、艺术家,甚至是发明家。艺术界很喜欢或者说很自然会把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归类,总是人为地制造了障碍与局限。当看到的作品超出原本的认知范畴,人们似乎又喜欢“发明”一个一个新名词。我不想用“新媒体”或“实验艺术”来归类陆扬的创作。因为,无论是《复活!僵尸青蛙水下芭蕾!》、《忿怒金刚核》,还是《子宫战士》、《妄想曼陀罗》,陆扬作品中涉及的范畴——生物、科技、动漫、宗教、音乐等——远远超出其他中国艺术家。除了极具想象力,陆扬一直在用作品探讨人类普遍的问题。《复活!僵尸青蛙水下芭蕾!》作品中,她在思考意识一定控制身体吗,生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忿怒金刚核》中,她在神性中追问人性到底有何局限?《子宫战士》中,她在质疑性别的划分真的重要吗?最重要的是,陆扬的创作让我们去审视人性、社会、灵魂。

  09 艺术当代

  提名艺术家:邱光平、王煜宏

  推介辞

  邱光平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艺术家,在他近几年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宿命感。而且,马又成为他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特别是那些肢体扭曲的身躯和惊恐沮丧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似乎徘徊在世纪末的绝望中。这是艺术家自觉的将个体生命置入整个社会环境中,观察、体验并思考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所以,马的视觉形象已经被艺术家赋予一种带有人文精神的特质,并且具有明显的悲剧意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地球的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所带来的危机和后果不堪设想。这些问题困扰着当今的每一个现代人。人类在享用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又催生出不能自控的物质欲望,传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约束几乎是彻底沦丧。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又表现出一种困惑、徘徊、彷徨、恐慌和绝望的状态。邱光平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充满了对这些问题的忧虑与思考。特别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画面的情绪被笼罩着,甚至转化为一种绝望。

  油画就是王煜宏的时间装置,她说:不想知道自己从哪来,要往哪去,因为这对于今天没有意义,只想知道时间的存在性,从来没人像看见万物一样看见时间的形状,它的存在是被日月交替所左证的,被物种的生死进化所左证的。她生活就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去头,去尾的,学会和时间一样的沉默,绝对的注视生命,这样你会在暗夜的潜行中都感到光明。每日做画,没有痛感,焦虑,似在时间的海边垂钓,用生命的短暂对抗无休的永恒。碧海蓝天,晴空万里,麻木的恐惧感掩不去世界的荒芜,我们还是要快乐的生活,伴着机械,冷漠的时间之海,物不在人之上,能生能死的人才是世界的意义,青春不是用来纪念的,且看良辰飞渡,齐物长乐……

  

  邱光平《千山鸟飞绝之一》布面油画,200X100cm,2015年

  10 艺术国际

  提名艺术家:涂曦、王劲松

  推介辞

  在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社会环境或政治条件的原因,更因为在前二十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的“出口”过于单一化,只能借助国外媒体的报道,或只能通过国外美术馆或展览机构的平台,才能够得以被外界了解。这样,不可避免地使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社会化和政治符号化。近十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过于浮夸,当代艺术又走入了模式化的怪圈,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沦为了批发复制生产。在这个前提下,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的作品便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但是,从所谓的“卡通一代”到“坏画”的一拨一拨潮流中,很多有才气的年轻艺术家在迅速将自己的创作风格化的同时,又快速地被市场消费掉。涂曦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中少有的能沉得住气,并坚持大量阅读的一个。他并没有像很多年轻艺术家那样,急于找到某种投机的图式,而是用视觉的方式去思考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思维是如何被规训和定式化的过程。所以,他的作品与其是说表现了人“思考什么”,倒不如说是他本人是在思考人是在“如何思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涂曦的作品能够真正体现了“形式即是内容”的命题。

  当王劲松的作品《百拆图》及《标准家庭》出现的时候,注定要成为中国摄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两件教科书式的作品,使很多人知道了什么叫观念性摄影;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创造了一种复数聚合式的语言方式。也就是说,当艺术家将某种类型的图像元素简单地排列组合之后,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背后,艺术家的观念就转化成为了另一种尖锐的社会批判力量。当然,王劲松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向九十年代转换的过程中,作为“新生代”代表的王劲松的“大××”系列,似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普遍心理:极度的空虚与迷茫之后而产生出的一种极度浮夸的精神诉求。此外,王劲松的水墨创作则是他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而他又没有从属于哪一种时髦的流派或“主义”,但是,他的这个类型的作品同样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大多数水墨画家基于媒材本身的意义之争。

  

王劲松《百拆图》概念摄影,多种尺寸,1999年

  

  涂曦《起航》布面油画,140x100cm+30x40cm,2016年

  11 艺术商业

  提名艺术家:熊熊作业

  推介辞

  熊熊并不是一个专业摄影师,作为辞职专门做音乐的上班族,出过两张实验性质的音乐专辑。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他在巡演一年中,所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各种有趣的地标,和颠沛流离的情感,以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幻想。这种生活化的影像,以及带着面具的人物形象,引发更多人的共鸣。熊熊作业是个音乐团队,只是这个团队只有他一个人。熊熊生于70年代,抑郁症、幻想症、强迫症。与《艺术商业》的合作来自于他第一次巡展将要结束之时,我们将他的故事和照片发布在杂志的官方微信号中,引来当年大理国际影会的关注,并在微信发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这些照片输出在大理结庐livehouse做了个人摄影展。再之后,此展又在北京库布里克书店展出。这些作品并不存在于专业领域的支脉中,从一张摄影作品的标准看,也会有诸多问题。熊熊对当代艺术领域并不陌生,在宋庄长期居住过,也经常会有装置和行为作品输出。当代艺术,形式只是表面,有一种阅读作品的方式是看创作者的过程,而熊熊的作品呈现出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12 中国艺术批评家网

  提名艺术家:林惠兴、王玉华

  推介辞

  雕塑作为一个传统门类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进入当代:一是放弃雕和塑,向装置化、物质转换的方向发展,二是坚守雕塑语言,向人性和内在精神的深度发展。林惠兴的雕塑主要属于后一种。他通过强化造型语言直达人的精神层面,传达出边缘人的生存困境、困惑、无望、祈求,以及在欲望中的痛苦挣扎……林惠兴的雕塑在展示方式上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架上雕塑的摆放方式,而采用了为作品营造环境氛围的组合方式,或利用展示环境的特殊性,或与作为背景的道具紧密结合,或根据人物的内在联系将人物与人物组合展示,从而增强了一种现场感和当代性。林惠兴是新涌现出来的青年雕塑家中最具有人文色彩和艺术潜质的雕塑家。

  王玉华的艺术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她对造型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形象有一种特有的感悟能力。她专注于传达的是造型本身的魅力和她的特有感受,所以她力求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呈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第二个特点是她的作品在艺术语言上所具有的“水墨趣味”。她的画主要是画在亚麻布上,而且多采用矿物颜料,看上去像水墨画,但却不是从传统的笔墨系统中演化而来,她采用的是“综合材料”。但她的综合材料所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单纯的“水墨性”或“水墨趣味”。因此王玉华的艺术不仅可以归属在水墨这个大的框架之中,而且在材料的意义上为探寻水墨走向当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林惠兴《秘密》综合材料(高级玻璃钢、羽毛等),90×75×225cm,2014年

王玉华《似看非看》系列,布上矿物色,60x80cm,2016年

凤图腾剧评:从历史真实到情感共鸣的多维呈现

  13 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

  提名艺术家:大余

  推荐辞

  达利说“一位好的艺术家只少要会三种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拓展对艺术家是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艺术生命能走得多久。大余在几十年的架上语言的实验中,也在不间断地从事着多种艺术语言的表达,诸如装置、水墨、影像、建筑及艺术史的梳理,她们是课题实验也是作品。将这些不同的艺术语言、形式、观念、思想延续到架上作品,自然让人们能感受到艺术家个人独有的形式语言。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不可控的偶发性和不可复制性与现实主义表达的可控性与可复制性的数字影像的视觉感官等多种视觉语言的有机融合,扩展了其架上作品的信息量,加重了作品的厚度。

相关阅读

中山艺事 | 际会与误读——中国当代艺术中山邀请展【主题展】

中山艺事 | 重构的他者——宋庄青年艺术家群体现象研究展【主题展】

中山艺事 | 2016(中山)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专题展】

中山艺事 | 反客为主——珠三角当代艺术城市馆群【特别展】

中山艺事 | 2016(中山)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特别展】

艺术未来·2016(中山)第三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

开幕时间:2016年11月11日10点

VIP专场:2016年11月10日18点至22点

展出地点:中山博览中心(广东省中山市博爱路6号)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艺术国际”网站的价值判断。】

  【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按钮】

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艺术国际网”

微信号:yishuguojiwang

投稿邮箱:art@artintern.net

  

艺术推广 | 展览策划 | 图书出版 | 艺术国际美术馆

艺术国际官方网站 | https://www.artintern.net

联系电话 | 010-84505303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