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馆藏的明代玉印
印章从商周起已历经3000多年,玉石是其中除青铜之外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印材,始自东周而盛于汉,魏晋时代结束全盛,隋唐以后随尚古之风再次流行——
古人云“人不宝国之连城尺玉,而爱已之苍璧小玑”,这里的“苍璧小玑”指的就是篆刻印章。在古代,上至帝王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用印章取信,或显示功名。元朝赵孟頫、吾衍,始用小篆印款用之书画,开一代风气;明朝文彭、许初等更流行采用,并开流派之先河,可见篆刻艺术,人人爱赏。在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两方明代玉印,透过它,可以看到明清特有的玉印风貌,也可一探古人的文化追求。
两方玉印原由乐陵市收藏,形状相似,均呈方形,一方阴刻篆文“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方阳刻篆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均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 “这是两方闲章印,”有关专家介绍说,“明代及清初的玉印精品实物即使并非凤毛麟角,亦属罕见之物。 ”它们的琢制工艺精湛,具有明清特有的玉印风貌,合以有关印文的历史知识,是一种令人陶然的文化享受。
玉印是以玉为材质雕制成的印章,是中国古代印章中除青铜之外,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始自东周而盛于汉。玉印有长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印模型,分为官印、私印、吉语印、斋馆别号印、闲章印等。
另外,在周朝已开始有玺、印之分,文物专家朱家溍在《明清帝后宝玺》的弁言中有“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的记载。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俗称“玉玺”,也就是御玺、宝玺。
据介绍,目前,国家或民间收藏的战国、秦汉时期玉印约有500余方,其中汉代的居多,战国的居次,秦代玉印非常少。到了魏晋时代,由于印章艺术的风格开始转变,玉印制作的全盛时期也因此宣告结束。隋唐以后,尽管王公贵族崇尚古风,以玉琢治玺印作为玩赏之物,但毕竟已成一缕余绪。然而,因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之印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为后人对其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国人有品书、品画、品印文化之说,明代董其昌在《贺千秋印衡题词三则》中说:“画家有神品、妙品、能品、逸品,小印亦有之。 ”中国印章从商周起已历经3000余年,每一方印章都能述说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时至今日,古代遗留秦汉印,以及存世和出土的各朝印章,都能使人认识古人的精神面貌。在印章中,斋馆名号印、鉴赏印、闲章印等,普遍受到人们欣赏爱读。其中,名号印、斋馆堂印内容印文令人有所激励和敬畏,有些闲章印刻有诗词成语,提升读印人精神情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