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化师剧评:超能力与道德抉择的永恒博弈

admin

清明过后,

总会想起这个,

中国最不一般的风流人物……

他,就是蒋介石

  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美国人笔下那时的蒋介石,光头,眉头紧锁,眼睛炯炯有神,一副威严的军人派头。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

1931年10月封面:蒋介石和夫人。

  1933年封面:中国领导人蒋介石将军。he could ride off six direction,这一年的蒋介石,可谓戎马倥偬。

  1936年2月封面。四位人物:天皇裕仁、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日本在完全占领中国东北后,并向华北进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队,在战斗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与此同时派代表访问苏联。苏联决定联蒋抗日。1936年2月,蒋介石在中日苏三国外交博弈中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果——也是在这年2月,毛泽东填词《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11月封面:good roads, good morals, good bombs are his answer to japan。主义、道德和炸弹,是蒋介石对抗日军侵略的最重要武器。他在对中央政治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说《人格与革命》中,即提出除了“亲爱精诚”四字以外,尚要加上“礼义廉耻”方能“挽救堕落的民德和人心”、说明“礼义廉耻”的重要,谓唯有教育和“礼义廉耻”“才是复兴的唯一工具”。

  1938年封面: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军,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日军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就此破产。“any sacrifice should not regarded as too costly”,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1942年封面: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1941年日军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同时对日宣战。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1942年日军进攻仰光,驻缅英军向中国战区统帅部求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与对抗战的顽强坚持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

  1945年封面。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战结束了,和平还是战争,成了摆在国共两党面前的首要问题,也是蒋介石迫切需要做出抉择的问题。

  1948年封面。1948年的辽沈战役、11月开始的淮海战役,以及平津战役,无论是已经结束,还是正在进行之中,对蒋介石来说形势都不容乐观。国共内战的天平早已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扭转,这个转折点具体在什么时候,不但是蒋介石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留给后人的一道谜题。

  1955年的封面人物蒋介石,名字前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独地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很难说清是眺望还是守望,也许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一年的蒋介石已年近七十。

《时代》周刊历来是世界风云人物的舞台,

近百年来,中国人屡有登临,

上封面最多的却是蒋介石,

从1927年起,先后露面十次。

从赳赳武夫到大国领袖再到海峡独孤,

蒋介石继承了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横扫各路军阀,

名义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国,

还赶走了日本人。

他是传说中的民国美男,

一生中两次离婚,三次重娶,

却与宋美龄有着全世界最浪漫的倾城之恋。

他,就是一个内心满是,

风流的有志男青年蒋介石。

1887年10月31日,

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县,

名:中正,字:介石。

他早年追随孙中山,

崇尚三民主义,

无疑是革命的急先锋。

孙中山革命多年,

痛感没有军事力量,

于是下决心建立黄埔军校,

思忖再三,

起用一直追随在侧的蒋介石做了校长。

蒋不负所望,

培养了大批青年革命军人,

尤其以江浙人士为多。

蒋介石手书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

蒋介石戎装站立孙中山身后

他是传说中的民国四大美男,

五官周正,英武肃然。

目光中自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摄人。

毕竟少年从军,腰杆直、身形正、

皮鞋亮都是必须的。

出门的时候马靴马裤一穿,

武装带一杀,

挺拔潇洒,风度翩翩,

无论长相还是精气神,

都是妥妥的一个美男子。

就气质而言,

蒋介石在气场上绝对胜过张学良,

后者属于公子哥儿的浮浪,

前者则是一种不苟言笑的军人气质,

虽然有时未免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却也很令人肃然起敬。

  

看蒋张两人的侧面图片则更为明显,

  

美国人形容他坐着时,

“像擦炮膛棍一样笔直,

他的背脊骨有如钢制”。

尤其当蒋、张两人合照时,

这种气场上的高下立刻判明。

受过良好的传统正规教育,

对传统国学也潜心钻研过。

蒋介石书法欣赏

蒋介石书法不乏功底,

他的楷书以柳公权、欧阳询为根基,

很少写行书。

晚年又多有赵孟頫的影子,

典雅中庸,仁和平稳,

顿挫分明,结体有度,

骨力雄强,章法严谨。

他的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

横斜竖直,撇低捺高,

表现出瘦硬挺骨之风范。

从中不难看出,

他的刚健和倔强。

蒋介石 1948年作 杜母高太夫人七秩寿序 立轴

蒋介石 书法对联 立轴

  蒋介石 楷书八言联 立轴

  蒋介石 书法 立轴

  蒋介石 书法 横轴

  此为蒋公于蒋经国四十岁生日时所写的

  楷书横批

  

  蒋介石 行书 镜片

  题词“敬业乐群”

  楷书七言联 30×134

隔窗云雾生衣上 捲幔山泉入镜中

蒋介石 书法对联 立轴

  蒋介石 书法 立轴

蒋介石的一生更多的是,

走传统伦理救国的道路,

因此不难揣测他的书法,

必以工整端严见长。

就字迹而言,容易看出一股凛然正气。

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领袖’,

他的感情生活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

一生中两次离婚,三次重娶,

这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

爱情就像两个人的战场,

蒋介石就是一个深谙此道的高手。

和几个女子的情感过招,

有声有色,

招招精彩。

蒋介石与母亲王采玉

蒋介石九岁丧父,

家道中衰,

其母王采玉守寡26个春秋,

把所有精力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子的身上,

夙兴夜寐,勤俭持家。

她是对蒋介石少儿时期,

乃至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蒋介石对母亲也是极为孝顺,

为了笼络天下人心,

博取好的名声,

他曾打着孝顺的招牌做过休妻的惊人之举。

毛福梅

蒋介石在14岁时,

经媒妁之言,

娶同村大他五岁的毛福梅为妻。

毛福梅生得并非艳若桃李,

也自不是大家闺秀,

可小家碧玉,温柔敦厚,

具有一种母性的美。

  蒋介石(右)和蒋母(中)、毛福梅(左)、儿时蒋经国的全家早年合影

她孝顺父母,

在婆婆去世时殚精竭虑,

筹办葬礼操持家务井井有条,

并在婆婆反对儿子外出求学时,

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她既有持家的能力,

又有甘守本分的美德,

是传统而典型的中国妇女。

可惜,

那志在四方的蒋介石,

可能自出生之时起,

便注定要辜负这个女人。

她为蒋家续了香火,生下蒋经国。

只可惜,

那平实的日子在蒋母王采玉作古后走到了头,

幸好,

福梅的“福”散去了冲突和嫉妒,

而她对蒋介石由衷的爱,

也在其离世后喜得他的忏悟。

  

毛福梅(中)与儿子蒋经国、儿媳蒋方良

蒋介石与毛福梅分居后,

在1911年迎娶姚冶诚为妾,

特化师剧评:超能力与道德抉择的永恒博弈

姚冶诚原是一个妓女,

她与蒋介石的相逢,

或许是场误会,

这误会来得剧烈,

让两人都不能自拔。

习惯了风花雪月的姚冶诚,

怎奈得住介石的四处奔走?

于是,佳人陷市井,

她竟染上了赌瘾。

这样一个原本或许洒脱、自由的女子,

特化师剧评:超能力与道德抉择的永恒博弈

便在蒋介石的多情中迷失了自我。

纳姚为妾,

但蒋家没有承认,

婚后也没有生育子女。

若干年后她收养了,

蒋介石在日本所生的儿子蒋纬国。

姚后来随蒋纬国到台湾养老。

蒋纬国

  

姚冶诚(中)与养子蒋纬国、儿媳邱爱伦

蒋介石在1921年12月5日,

与第二任妻子陈洁如结婚,

当时蒋介石34岁,

陈洁如15岁。

洁如身材高挑,美丽潇洒,

并且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

会说俄文、英文,

在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

作为他的秘书和翻译,

随侍左右,相伴相随。

她的知书达理,

使得她从普通女性中跳脱而出,

以其独特的魅力,

让在戎马中奔波劳碌的蒋介石,

感到了温柔和体贴。

  

蒋介石与陈洁如

陈洁如也未能为他生儿育女,

世间男子多为女子美色所迷,

而女子则更钟情于男子的才情。

陈洁如对蒋介石更多的是崇拜,

但更难忘的大概还是刻骨的恨吧...

  

蒋介石与陈洁如

蒋介石的野心决不仅仅只在黄埔军校,

而是整个中国,

他积极寻求西方支援,

而能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的不是陈洁如,

而是高贵、美貌、大气的宋美龄。

就连美国人和英国人,

都对宋美龄毕恭毕敬,

点击此处,读宋美龄的故事

因为她的家族和自己表现出的,

那种高贵不可侵犯的姿态,

都让人心悦诚服。

蒋介石也自诩为一个英雄,

而且怀抱着统一中国的豪情壮志,

自古英雄配美人。

宋美龄全家合照

青年时期宋氏三姐妹

初时,

蒋介石并不入宋家人的眼,

因他的多情和那浮躁的婚姻。

可是,缘分已定,他人无碍。

于是1927年,

上海《申报》便出现了两则刊登启事:

一是蒋宋联姻,

二是蒋介石的离婚声明,

声明称:

毛氏发妻,早经仳离;

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随后同年

即与宋美龄在上海大婚。

结婚当天,蒋介石在上海《申报》

刊登《我们的今日》一文:

“我今天和最敬爱的宋女士结婚,

是有生以来最光荣、

最愉快的事,

我们结婚以后,

革命事业必定更有进步,

从今可以安心担当革命之大任……

我们的结婚,

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

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

为了能和陈洁如在一起,

蒋介石对毛福梅说:

他是为了革命才不得已休妻,

在抛弃陈洁如时,

他又说是为了更好地革命,

才选择了宋美龄。

他虽摆出了革命先行者的姿态,

但内心却是保守派,

甚至还有一些封建思想的残余。

但为了迎娶宋美龄,他积极地加入基督教,

摆出一副追赶世界潮流的架势,

无论从行动还是言语上蒋介石都做足了功夫。

  

  此后关于两人是否为“政治联姻”的质疑,

就始终没有停止过。

歌德讲:“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

对蒋介石来说,

宋美龄大概就是这样一位女性。

宋的家世、修养乃至信仰,

都对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蒋介石究竟对宋美龄有多少真爱?

就蒋介石个人的角度,

他一直努力鞭策自己与宋美龄,

经营出一种“纯洁至诚之爱”

这从蒋介石的日记中可见一二。

他的日记中最常出现的句子就是:

“今日思念美妹不已”;

“今日终日思念美妹不置”

美妹一词竟是源于蒋介石之口。

  蒋介石宋美龄婚后不久与宋氏家人合影

照片前排左起:宋美龄、倪珪贞、宋霭龄 后排左起:宋子安、蒋介石、孔祥熙、宋子良

新婚当日,

蒋有一种被巨大的幸福撞击的感觉

次日,

蒋、宋二人终日在新房不出,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乃知新婚之甜蜜,

非任何事所能比拟也!”

后又记道:

“十年来未尝有之欢乐,

乃得之于今日!”

每当与美龄暂别,

蒋介石都会在日记中写道:

“梦中如与夫人同眠,醒后凄凉。

此类或述恩爱之情,

或诉离别之苦的文字,

在蒋氏日记中甚多。

在他的日记中,

可以看出蒋介石和几位妻妾之间的关系。

  

蒋介石与毛福梅、宋美龄

蒋在日记中明言厌恶他人,

往往是真厌恶,

如对元配毛氏,

因系奉母命成婚,

毫无感情基础,

他曾声称闻见其

“人影步声,皆足刺激神经”;

他对毛、姚记述的露骨,

例如吵架的过程描写巨细靡遗。

但对宋则全无痕迹,

只有美好的情节。”

此种“只有美好的情节”,

足以说明蒋介石对宋美龄的爱。

  

日记中频频称赞宋乃自己的贤内助,

如:“三妹时勉我以勤劳国事,心甚自惭”;

“三妹爱余之切,无微不至……

而余不能以智慧德业自勉,

是诚愧为丈夫矣”;

“三妹戒我不矜才,不使气,

而我对下总不能温和浓爱,

使人无亲近余地,

而且对学生亦如之,切戒之”;

“与三妹相谈甚乐,其规谏有理,故感之........

宋美龄十岁照,蒋介石题字

就对宋美龄的称赞而言,

其实日记中还隐约流露出痛苦的另一面,

如:“彼以作战劳苦而作规矩,是使我太苦”;

又说:古人所谓

“嫁女必须胜吾家者,

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

所谓“娶妇必须不若吾家者”,

显然是在慨叹宋家无论是社会地位,

还是家教修养,

都远远超越了蒋家。

至于为何会有此种慨叹,

大概与宋美龄对蒋的种种“规谏”大有关系。

因宋的“规谏”感觉痛苦,

但仍时时不忘赞美宋的“规谏”,

蒋介石修身蓄德的努力,

不可谓不真诚,

不可谓不努力。

他说自己对宋美龄有一种,

“敬爱之难制”的感情;

也只有放到这样一种环境中,

才能够理解“敬爱”二字的确切含义。

蒋介石写日记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通过日记来做自我反省和自我激励,

他对宋美龄无后一事耿耿于怀,

日记中遂不断以圣贤道理自我勉励。

西安事变时,

蒋立下遗嘱给蒋经国、蒋纬国,

再度重申:

“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

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惟一之母。

我死之后,无论何时,

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

以慰吾灵。”

彼时,蒋经国之生母毛氏尚健在,

强迫其以宋美龄为“惟一之母”,

实在是不近人情强人所难。

但这种不近人情强人所难,

恰恰也说明蒋介石对宋美龄的爱。

1935年,

曾激烈批评过国民党的胡适,

公开站出来刊文承认,

“蒋介石先生在今日确有做一国领袖的资格”,

理由并不是因为蒋“最有实力”,

而是因为他“近几年来所得到的进步”,

“他长进了,气度变阔大了,态度变和平了”

  

  

毫无疑问,就蒋的日记来看,

蒋的“长进”,与宋美龄是分不开的。

蒋在日记中常常骂人,

但“他从头到尾没有骂过的亲近人物,

似乎只有美龄一人”,

这种克制,除了宋美龄自身修养因素外,

恐怕也有他欲以宋美龄为引领其飞升的

“永恒的女性”的心思在其中。

  

  

至娶美龄后蒋介石在感情上,

也就再没任何的风流韵事了。

  纵使一个人拥有天下,万人之上,也会情愿为最爱的人低到尘埃里。

中式的介石完满的融合了西式的美龄,

流传于世的,

南京满是梧桐的旷世爱恋,

也成了全世界最浪漫的倾城之恋。

因为蒋介石的少年时光,

大多是在母亲和外祖母的陪伴下度过的。

在两位寡妇的抚育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

其性格中难免有某些女性化的倾向,

阴柔、脆弱、敏感、

细致、多愁、多疑、

爱整洁、爱操劳细事...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毛泽东的《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这首词里讲的“有人泣”指的就是蒋介石。

这决不是艺术夸张,

情感丰富的蒋介石,

一生当中,

确确实实对外就哭过八次。

图为蒋介石在革命元老朱培德葬礼上哭泣的照片

蒋介石败退台湾时,

已经62岁,

结束了军阀倾轧、强寇内敌,

纷扰渐趋归于沉寂。

他的生活似乎平静了很多,

位于台北近郊的阳明山,

更像是一座世外桃源,

修行、打坐、读书、

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蒋介石把更多的时间给了自己。

他是一个非常有节律的人,

作息时间也极为规律。

完全是个不逾规矩之人。

他晚年在台湾的每一天,

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晚年的蒋介石戒烟戒酒,生活简朴健康

  早晨

  不论春夏秋冬,

每天凌晨五点左右,

蒋介石便穿着睡衣起床了。

他一手拿着一支钢笔型的小手电筒,

借着微弱的灯光,轻手轻脚,

摸索着走进盥洗间洗漱。

因为此时,“夜猫子”的美龄才刚刚入睡。

在他每天起床之前半小时,

随从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

烧开之后先倒好一杯,

冷却到60℃左右,

另一杯则保持在水沸时的温度,

这是给蒋介石起床后喝的,

喝的顺序是先凉后热。

  白开水是蒋介石一生最爱的饮料。

等到他盥洗结束,

喝完开水,

就开始在阳台上做柔姿体操,

唱圣诗,背《圣经》。

大约二十分钟后,

蒋介石便回到书房静坐祈祷。

他先用毛毯盖好自己的膝盖,

往眼睛里点上眼药水,

一边点药,

一边用一条白色手帕轻轻地擦拭按摩双眼。

点药完毕,他闭上双眼,

静坐四十分钟,口中念念有词,

静坐时间之准确,能以分计。

静坐完,

蒋介石就在书房里做“早课”,

也就是写日记和看报纸。

  这是他每日的必修课。

  看完报纸的大标题和一些导读内容,

侍从马上便端上托盘,

盘中放一方半湿小毛巾,

和一小碟内装两片切得薄薄的木瓜片,

木瓜片放在嘴中,慢慢地蠕动、咀嚼,

是用来爽口和开胃的。

之后,

蒋介石便吩咐开早饭。

副官旋即推着一辆可以折叠的餐车,

停放在蒋介石端坐的沙发前,

餐车上放着几色点心,

如年糕、汤包、花卷等,

一般蒸得松软,

便于装着假牙的蒋介石咀嚼,

另外还有一碗大米稀粥,

一碟芝麻酱和一碟腌咸笋。

腌咸笋蘸芝麻酱是他最爱的小菜。

  上午

  8:40,蒋介石依然坐在沙发上,找来读书秘书为他念早餐前划出的重点内容。

  9:00,

蒋介石便更衣着装,

吩咐备车去“总统府”上班。

9:30,

正式开始办公,

或是召开各部门“首长”会议,

或是找人谈话,

或是征询下属对某事某人的意见、看法,

以听为主,一般并不轻易表态,

或是批阅下面送上来的文件。

他看文件首先看文件上的字写得端不端正,

如发现字迹潦草,

就会非常生气,

有时干脆退回重写。

其次,看看文字、词语用得是否确当,

如发现有不当、含糊之处,

他也会非常不高兴。

  下午

蒋介石下班的时间没有定数,

有的时候,

为了一些令人挠首的公文和很重要的文稿,

或者一些需要迅速处理的文件,

蒋介石会工作到下午一点多才下班。

待到下班回家,

第一件事情就是喊着宋美龄的小名找她。

这时的美龄也已起床并梳理完毕,

等蒋介石一起吃午饭。

蒋介石的午饭是地道的中国特色,

每样菜肴都烧得很烂,

并都加进鸡汤做调味品。

有几样菜肴是必备的,

一是,腌咸笋和芝麻酱,

二是,一碗不腻的鸡汤,

三是,一大盘 “黄埔蛋”,

就是用2~3个鸡蛋打开拌匀,

撒上少许的葱花和精盐,

放在大火烧热的锅中,

在沸油中煎炒片刻,

迅速起锅,香味四溢,

蒋介石自青年起就对此百吃不厌。

宋美龄的午餐则是西方特色,

其中生菜沙拉是必备的,

每每蒋介石见她吃得津津有味,

便会戏谑一番:

你真是前世羊投的胎,

怎么这样爱吃草呢?

美龄往往回敬一句:

你把咸笋蘸上黑黑的芝麻酱,

又有什么好吃的呢?

午饭吃完了,

侍从会端上一盘水果供他们选用,

蒋介石除了苹果外,

其他的水果都很喜欢吃。

蒋介石吃水果十分节省,

如果中午一根香蕉没吃完,

他便留在盘中等晚饭后继续吃,

如果有谁随便把它扔了,

他知道后准得大骂一顿。

他经常告诉孙子蒋孝武、蒋孝勇:

“东西不要随便浪费,

小孩子家只要够吃就行了。”

  

  

  蒋介石晚年生活含饴弄孙之乐

中饭之后,

蒋介石会回到卧室小睡一会,

午觉醒来,稍作盥洗,

便走到户外,散散步,

然后回到书房静坐祈祷二十分钟,

而后再开始办公。

如有重要的外事活动,

他也会利用这段时间在官邸接见、会晤。

这些活动完了之后,

蒋介石夫妇会坐在一起吃下午茶。

  

  傍晚时分

倘若美龄有兴致,

蒋介石会和她一起乘车出去兜兜风,

常去的地方就是郊外田园、

海滨渔港、空谷森林,

新鲜的空气、怡人的美景,

往往令他们陶然自醉,流连忘返,

美龄能由此激发出作画灵感,

蒋介石也常想出佳句。

吃晚饭时,蒋宋夫妇依然同桌共进,

但饭食不同,

蒋介石仍是以稀饭、点心为主,

外加腌咸笋和芝麻酱。

  晚饭后,他们或是外出兜风,

或是在官邸的室内、室外散步,遛狗、聊天。

或是和美龄共看一部电影

或一集电视剧就是他们最愉快的夜生活了。

  

  

蒋介石与蒋经国

  

  蒋介石与蒋纬国

  

  

  晚年少见地穿上一件戴毛领的皮夹克,立马变成一潮老头

  

  蒋介石 宋美龄 蒋孝勇

  

晚年鹤发童颜,乍一看是一位常常爱微笑的可爱老头儿

与爱犬在一起

  

坐在会场讲台上,也不忘吐舌头搞搞怪

蒋介石与孙子玩跑马游戏大胜,此刻乐不可支

年老的美龄和介石还是那般恩爱

  祖孙合影

比较全的一张蒋氏家族成员四世同堂全家福

  

在蒋介石败走台湾以后,

始终只承认一个中国,

  他谈台湾:是中国领土 "两个中国"太荒谬。

这和台独份子大不相同,

他虽然一直在说反攻大陆,

大陆伪政权,

但是他一直反对台独,

没有去做分割分裂中国的事情。

  

1969年1月1日,

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一个庆典上面露疲态。

这一年7月,蒋宋遭遇车祸,

蒋介石身体开始每况愈下,

很少再出现在媒体视野中。

1975年4月5日,

清明时节,

蒋介石病逝于台北,

享年88岁。

介石与美龄牵了一生的手就此放开...

  

  

而就在那天,

当侍卫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大陆的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一脸凝重。

那天,他只吃了一点点东西,

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

《贺新郎》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

这首词只有几分钟长,

反复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

毛泽东时而静静地躺着听,

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

词里写道: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这两句的意思就是:

你我都是胸怀古今,来做国家大事的人,

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谈论儿女恩怨私情的人,

毛泽东这是在跟蒋介石谈心......

蒋介石的一生宣扬,

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维护宗教信仰,

受了美龄的影响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他临终留下遗言:

棺材不落土,

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蒋介石遗体灵梓置于“国父纪念馆”

遗体身着长袍马褂,

上面覆盖着青天白日旗。

随其遗体入殓的,

有蒋介石所得三枚最高勋章:

还有他经常阅读的四本书:

《三民主义》、《唐诗三百首》、

《圣经》、《荒漠甘泉》

昔人已乘黄鹤去,

今天,是蒋介石逝世42周年。

白云苍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什么叫风流?

风度与遗风,

流风与馀韵。

蒋介石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传奇,

他的功过是非,

在一定的时期内还难以得出定论.

千秋功过,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戴墨镜的蒋公和次子蒋纬国一起观摩军事演习

晚年客居美国孔家的宋美龄,

当孔家小辈问她,

当年为什么会嫁给蒋介石,

垂暮的美龄总会拿出珍藏的介石照片,

笑着说:“是不是很帅,他还是那么帅......”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